近期头条文章必读:
突发!央行发布加急文件7月起支付机构必须上线《反洗钱》
反洗钱在2017年被国家提高到最高重视程度,尤其是第三方支付公司的反洗钱工作被央行等监管重点关照
2016年年底,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机构大额交易和可疑交易报告管理办法》(中国人民银行令〔2016〕第3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自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相比现行规定,这份新规的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反洗钱!
新规中央妈将大额现金交易的人民币报告标准由“20万元”调整为“5万元”,并首次将非银行支付机构等纳入责任主体范围。
《管理办法》中对大额交易报告的具体要求:
自然人和非自然人的大额现金交易,境内和跨境的报告标准均为人民币5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非自然人银行账户的大额转账交易,境内和跨境的报告标准均为人民币20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20万美元以上。
自然人银行账户的大额转账交易,境内的报告标准为人民币5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0万美元以上,跨境的报告标准为人民币20万元以上、外币等值1万美元以上。
所谓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将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交易信息,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反洗钱主管部门。
新规注意事项:
1、除了以往应该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首次被纳入责任主体范围,总之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后要注意的事项又增加了。
2、《管理办法》2017年 7月1日生效。给予金融机构半年过渡期,进行制度修订、交易检测标准自建以及系统改造等。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大额交易报告标准。
3、跨境交易需要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新增自然人客户“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大额跨境转账交易报告标准。
什么是大额交易报告?
所谓大额交易报告,是指金融机构按照规定的标准及程序,将达到一定金额以上的交易信息,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反洗钱主管部门。
管理办法的适用范围是?
除了以往应该履行反洗钱义务的机构,非银行支付机构首次被纳入责任主体范围,这意味着,支付宝、微信支付等都将受到此次新规的影响。
管理办法什么时间生效?
2017年 7月1日生效。给予金融机构半年过渡期,进行制度修订、交易检测标准自建以及系统改造等。人民银行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调整大额交易报告标准。
跨境交易是否需要报送大额交易报告?
应该报送。新增自然人客户“人民币20万元以上”的大额跨境转账交易报告标准。
管理办法是否有关于大额交易免报的规定?
金融机构免报的大额交易类型主要包括:同一金融机构的同一客户名下的定活互转交易,交易一方为党政军机关的交易,金融机构同业间交易,银行机构办理的税收、错账冲正、利息支付等。
管理办法对可疑报告的具体要求是?
即以“合理怀疑”为基础开展可疑交易报告工作。一是金融机构应当将可疑交易监测工作贯穿于金融业务办理的各个环节。二是金融机构应当同时关注客户的资金或资产是否与洗钱、恐怖融资等犯罪活动相关。三是金融机构提交可疑交易报告,没有资金或资产价值大小的起点金额要求。四是金融机构应当按照规定时间报送可疑交易报告(最迟不超过5个工作日)
超5万元现金交易就需上报会增加监控成本吗?
此次制度的出台,会给相应的金融机构以及第三方支付机构带来一些成本压力。大额交易的监控主要通过央行反洗钱系统,上报起点提升后,会加大上报量,但交易成本不会有太大提高。
管理办法的实施意味着资本管制时代来临?
反洗钱主管部门接收大额交易报告的主要目的是开展反洗钱资金监测分析,不是“行政审批”或者“行政许可”,因此也就谈不上所谓的“管制”。
另据悉,在今年的1月中旬,多家金融机构收到了一份来自央行《关于开展法人金融机构反洗钱分类评级管理工作》的文件,反洗钱分类评级工作正式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业内人士谈到,对于支付机构来说有两条红线不能触碰,一是备付金管理合规,其次是反洗钱工作合规。
广告:以下产品均为招商信息不零售